↑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萍

起初,谁也不敢在大先生面前,提“续弦”这档子事。

他明显地老了,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一头墨染似的乌发中有了星星点点的银针。夜里,常听到他咳嗽,吭吭地,声音很空,在寂静中传得很远,有一种,让人不忍的哀痛。当然,在白天他仍然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大先生”,重创和耻辱,最深刻的羞辱,没有改变他端正肃穆的夫子仪态。

四个儿女,最小的,只有两岁,还不懂事,时不时地,会迸出一句,“妈妈呢?”除了这个幼儿,再没有谁,在大先生面前,提起过这个女人。那孩子出麻疹是半年后的事,不想,竟把他奶妈给染上了,原来那乡下女人没出过疹子。大先生只好从家乡接来了自己年迈的姑母帮忙照料,那时,大先生的母亲也已经过世三年多了。姑母想,若是等自己再一死,这世上,就再没有谁,能主大先生的事,这世上,也再没有谁心疼这个男人了。姑母这样想着,心如刀绞,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从家乡为大先生接来了一个女人,大萍。

这大萍,一切都和从前的那女人反着来。从前那女人是女秀才,女先生,这大萍,没上过学,没念过书,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从前那女人,巴掌大的小脸,杨柳细腰,这大萍,却是脸若银盆,肥臀粗腰,墩墩厚厚,磨盘一样撼,她不动。大先生哭笑不得,可这大萍,进门来二话不说,先抱起了大病中的孩子,把这没娘的幼儿裹在她肥厚温软的怀中,眼里流露出的,全是怜惜的神情。这一下,把大先生要说的话堵了回去。

那句话,那句拒绝的话,从此,再没有说出口,一辈子。

起初,这女人,大先生视而不见,只当她是没有。她出来进去,清早,用铜盆端来洗脸水,晚上,则是端来洗脚水。大先生在书房里看书,不管逗留到多晚,回到卧房,那一盆洗脚水就悉心悉意地等在那里了,并且,总是冒着热气。炕上,早已铺好了被褥,黄铜的汤婆子埋在棉被里,鼓鼓的,像孕妇的肚子。而几上,则是一壶热茶,那茶壶,套着保温的棉套,像穿了棉袄一样。棉套是用那种家织土布做的,红红的小格子,很拙,很亮,看着就让人一暖,是大先生家乡的风格。

渐渐地,这女人的气息就无处不在了。先是三岁的凌天,有一天,突然穿上了虎头鞋,戴上了虎头帽,兴奋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把他写着“王”字、花红柳绿又拙又憨的老虎脚,伸给每一个人看。这只活生生的小老虎,在院子里,一晃,就晃了一个冬天。再后来,全家人都换上了家做的棉窝或是俗名”踢倒山”的布鞋,千层底,刷了桐油。每一双鞋里,还都垫着花红柳绿的鞋垫,上面绣着“富贵牡丹”“喜鹊登梅”“月宫折桂”,还有“万字不到头”。餐桌上常常会冒出一盘花馍,盘成各种花样,点着红绿的颜色,嵌着甜香的大红枣,这也是大先生家乡的面食。还有一碟红油辣椒,他们叫“油酥辣子”的,喷香红亮的一小碟,是三餐都少不了的,用来夹热馍吃,那也是大先生家乡最正宗的口味。这大萍,浑然不觉,却把这个家,这个宅院,用悉心悉意的日子填成了实心。

腊月里,雪一场接一场地下,屋檐下的冰凌,挂了有一尺多长,耳朵都快要冻掉了。可是屋子里却是暖洋洋的。炉中的炭火烧得毕剥响,上面坐着铜壶。酒枣开了封,漤好的柿子也开了封。那酒枣,是她秋天里一颗一颗挑选出来的,每一颗都端正漂亮。柿子则是她一层一层码在坛子里,码一层,中间放一个苹果。酒枣和柿子,都用白麻纸严严地封起来。如今开了封,满屋子酒香枣香,还有那一股温软奇特的果香扑面而来。氤氲着的果香气是专用来填那些还没填满的空隙的。酒枣和柿子盛在大盘子里,摆上了大先生书房窗下条案上,人一撩门帘走进来,熏风扑面。大先生一阵怅然,一阵心痛:从前,这个节令,那条案上供的是腊梅,或是水仙。他望着这些朴素的、红火的、实打实的果实,眼圈红了。

这一晚,她端来了洗脚水,转身离去时,大先生伸手拽住了她的胳膊。

“你不嫌我?”大先生开口说。

她鼻子一酸。

石头终于说话了,铁树终于开花了!

泪光慢慢蒙住了她的眼睛,她问道:

“嫌你啥?”

“老。”大先生哑着嗓子回答。

她摇头,眼泪流下来,她回身伸手抹了一把。这回身低头抹泪的动作,让大先生心头一恸:“傻女人哪!”他怜惜地想,他知道他一辈子会对这女人好。

那一晚,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的时辰。外面,鞭炮声响成了一片,噼噼啪啪,十分嚣张热闹,是个喜庆的日子。

(节选自蒋韵《心爱的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全文情节更是一波三折,引入入胜。

B. 大先生认可并接纳大萍,不是出于无奈,而是因为大萍深深地质朴、善良、厚道、隐忍。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如对洗脚水、汤婆子、棉套等的描写,体现了大萍对大先生细心的照顾。

D. 大萍一开始就散发出由人内心而来的温暖,这不仅是爱的温度,也是生命的温度。

2.小说是如何塑造大萍这个人物的?请简要说明。

3.小说在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中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