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该行动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二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3)材料二中的国共谈判指的是什么?毛泽东明知谈判是假,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参加谈判呢?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三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八年级历史辨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