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10月9日宣布,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申遗的11组档案形成于1937—1948年间,均为记录大屠杀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包括了: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6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的日军屠杀平民及奸淫妇女的照片;身中37刀的幸存者李秀英的证词;中外人士的目击记述;南京军事法庭调查罪证

——黄金生《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人类记忆》

(1)依据材料一,请对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归类。

(2)继2014年确立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我国又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

材料二  新闻纪实——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人民网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