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光明中学八年级以“学语文·悟和谐”为主题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画说和谐)

解说:“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龢”的省略,表示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造成不同声部的乐音美妙谐调共震。比喻不同人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合拍。

解说:“皆”,是“谐”的本字。皆,金文(比,两人在一起,一同)(曰,言说),表示异口同声。当“皆”的“异口同声”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上“言”(言论)另造“谐”代替。造字本义:动词,观点一致,相溶相和。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它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1.为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谐”二字的本源,第一小组同学搜集展示了上面的材料。老师发现两个字的解说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要求你找出并改正。

(1)图一“解说”中的“________”改成“________”。

(2)图二“解说”中的“________”改为“________”。

(读文析句)

和谐之美

①著名作家冰心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②和谐是大街小巷中飘入耳鼓的一声声暖人的问候,和谐是危难中伸出来的一双双援助的手,和谐是迷茫中指明方向的一个路标,和谐是寒夜里现出的一缕曙光……

③和谐是满眼画意宛自天开的《苏州园林》,和谐是南国水乡意美情柔的《昆明的雨》;和谐是父亲爬过铁路买回来的一捧红彤彤的橘子             ……

④和谐是高亢激昂之歌,需要你的欣赏;和谐是美丽芬芳之花,需要你的护养;和谐是辽阔奔放之海,需要你的徜徉。

2.在诗文诵读活动中,第二小组的同学朗诵了他们创作的《和谐之美》。请你品读朗词,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仿照③段划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丰富文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________)

A.①段中划线句换成“美的真谛难道不应该是和谐吗?”,语气比原句强烈。

B.文段中加点的短语“苏州园林”“ 指明方向”“满眼画意”结构各不相同。

C.“和谐是南国水乡意美情柔的《昆明的雨》”句的主干是“和谐是《昆明的雨》”。

D.第④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感情。

3.第三小组开展了以“享和谐社会·念长征英烈”为主题的经典读书活动。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是 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才生。……我一边和 A 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文中的“A”是①______。作者通过和他的交谈和接触,认为他是一个②____________的人。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