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藜是一种耐旱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耐寒性可变的植物,为了初步研究其耐旱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

若干抗旱的藜种子,培养液,一定量的浓度分别为5%、10%、20%(m/V)PEG(无毒性聚乙二醇),石英砂和塑料盒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选取若干抗旱的藜种子,消毒、洗净后放入盛有培养液和石英砂的塑料盒中,在室温下培养至藜幼苗长出3-4叶。

步骤二,选取数量相等且长势相同的藜幼苗分别放入       培养液继续培养(不考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浓度变化)。

步骤三,在第0、1、3、5、7天分别取相同部位、大小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叶片,洗净、吸干,测量叶片中的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实验步骤二和三中的操作补全。

(2)20%PEG处理组7d的数据偏差明显,应      以确定此结果的准确性。若经证明结果准确,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3)根据实验藜耐旱的机理可能是干旱诱导蛋白质基因的表达,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提高      以增强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耐旱性。

高三生物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