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10分)阅读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在农奴制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农业上,农奴主认为有大量的廉价农奴可以剥削,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处于长期停滞和歉收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皇室、贵族、教会、国家占有全部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任凭地主打骂、买卖和转赠。

材料三  自由派贵族卡维林称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于不正常状态,……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后就会将整个国家毁灭。”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也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上述材料均出自张桂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四  19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信》中,表达了对主张“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沙皇的“深深的和庄重的谢意”,并说:“(如果)和平的实现了解放,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材料出自赵丽杰《赫尔岑和平解放农民的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落后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是什么?(2分)

(3)对于“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亚历山大二世与赫尔岑两人的出发点有何本质不同?(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B.康熙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很有政绩和影响的皇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王治天下,自由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节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功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坚固。

——《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材料二  噶尔丹者……自言受达赖封为准噶尔博硕克图汗。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噶尔丹败窜,慰其部下曰:“此行非我意,乃达赖使言南征大吉,是以深入。”

——(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五二五《藩部八·西藏》

材料三  大臣皆言藏地险远,不决进兵议。圣祖以西藏屏蔽青海、川、滇,若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且贼能冲雪缒险而至,何况我军。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为抚远大将军……于是蒙古憨、王、贝勒、台吉各帅所部兵,或数千、或数百,于五十九年春随大兵扈从达赖喇嘛入藏。

诏加封……第六世达赖喇嘛于九月登座……以拉藏旧臣贝子康济鼐掌前藏,台吉颇罗鼎掌后藏。

——(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国朝抚绥西藏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长城观。

(2)据材料二,指出噶尔丹叛乱与部分西藏势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噶尔丹言论的意图。

(3)对于西藏地区的管理,康熙一改历代的传统做法。据材料三概述其做法的创新之处及历史意义。

C.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下面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像。


材料二  根据中国科学院对三星堆出土文物所作C14测定,将三星堆文化的历史年代定位于公元前3200年;是一个早于中原黄河流域夏代、商代、周代的另一个中国古代伟大文明。可以说,三星堆的发现,对于史学界是真正具有颠覆性作用的。                                ──中国网2008年5月22日

材料三  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成都是中国文化的丰盈的偏仓。

──余秋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件青铜人像具有怎样共同典型的面目特征?你认为这与史书对哪一位古蜀国王的描绘相符?(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三星堆的发现,对于史学界是真正具有颠覆性作用的”? (4分)

(3)你是否赞同余秋雨关于“成都是中国文化的丰盈的偏仓”的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D.阅读下列材料: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也

曾主管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伯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

的方尖碑为中心。……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

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长圆形广场

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

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

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

前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

缺憾。伯尼尼说,柱廊像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请回答:

(1)设计师用椭圆形广场的设计,以及梯形广场地势由外向内、向圣彼得大教堂逐渐升高的设计,分别突出了什么理念?(2分)

(2)当时罗马教皇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的目的何在?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的设计体现了怎样的寓意?(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了哪些领域的成就?试分析其原因。

高三历史材料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