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从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起,桑弘羊正式主持财政经济改革。桑弘羊认为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事务,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商业部门必须由国家牢牢地把握在手中。他斥责豪商大贾为“不轨之民”,“困挠公利”。元狩四年颁布算缗、告缗令,“得民财产以亿计,奴碑以千万数,田大县数冶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元封元年,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实行均输(调剂物资运输)、平准(平抑物价)之后,“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郡)余谷,诸均输帛五百万匹元。”鼎四年,“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杜绝了汉初以来民间私铸金钱的流弊,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

桑弘羊虽然是一位卓越的理财家,但是他只能为武帝开财源,而不能便其节约开支。故武帝末年出现了比过去更为严重的财政危机,迫使武帝不得不转变政策,下轮台之诏,“陈既往之悔”。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桑弘羊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理财措施的成效。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