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既代表了近年来中国人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崭新视野,也是探索科学和民主“百年长途”的终极答案。

——摘自总理温家宝2007年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一次立法高峰。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3分)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这一变化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历史意义?(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3分)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4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