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子是我国倡导功利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所指的功利涵盖了利己、利人、利天下三个层面的含义,是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他对人们求利动机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认为“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墨子又强调利己的实现存在于利人之中,所以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他要求人们消除自私,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自我。墨子实现其功利目标的方式是“控欲”,对老百姓来说,只需要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即可;对统治者来说,墨子认为要“非乐”“节葬”“节用”。墨子还提出了一种对他们是否严格要求自己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天志”“明鬼”,警告老百姓和统治者要遵循“控欲”,否则会受到外部力量的惩罚。战国时墨家与儒家同为“世之显学”,但“汉代以后儒家独尊,墨家则几为绝学”。

——摘编自糜海波《中西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与启迪》等

材料二18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边沁(1748—1832)提出了功利主义学说,他认为追求快乐或避免痛苦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加总,判断行为好与坏要看该行为的后果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肯定了个人利益的至上性,“不了解个人利益是什么,而奢谈社会利益,是无益的。”边沁提倡利他,但反对个人应当为他人利益或社会幸福牺牲个人利益,边沁认为利他不过是利己的手段而已,人们之所以利他是出于利己的动机,以此实现人己两利。在实现功利的手段上,边沁主张享乐主义,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当每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增加了。受西方民主法治传统的影响,边沁强调立法和政治参与,“功利原则承认这一被支配地位,把它当作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边沁功利主义经过约翰·穆勒、大卫-李嘉图的修正和扩张,成为了国家政策的最主要的元素,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摘编自钱磊《边沁功利主义法律观产生的历史土壤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墨子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墨子与边沁两人功利主义思想不同命运的原因。

高二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