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未比喻“礼”。 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⑨由:遵循大道走。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     (2)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

(3)往之女家____           (4)以顺为正者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呼尔而与之             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匠师如其言     (《梵天寺木塔》)

C.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以谓这文也   (《论语》)

D. 得之则生              出则无敌国外患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得 志 与 民 由 之 不 得 志 独 行 其 道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甲、乙两文中论述的观点有何异同?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