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崂山道士

蒲松龄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⑴。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⑵,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

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⑶。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⑷,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⑸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⑹,竞饮先酹⑺,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⑻,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⑼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⑽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萧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故。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⑾。”众诺而退。王窃欣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令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⑿,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⒀。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释】⑴故家子:世家大族之子。  ⑵观(guàn)宇:道教庙宇。  ⑶光鉴毫芒:月光明彻,纤微之物都能照见。  ⑷胜(shèng)乐:盛美乐事。  ⑸分赉(lài):分发赏赐。赉,赏赐。  ⑹盎盂:盛汤水的容器。  ⑺釂(jiào):饮尽杯中酒。  ⑻挹(yì)注:倒酒。  ⑼乃尔:如此。  ⑽仙仙:起舞的样子。  ⑾樵苏:砍柴割草。  ⑿洁持:洁以持之,即以纯洁的心地葆其道术。  ⒀踣:同“仆”,跌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薄暮毕集

②足宜早寝

③我固谓不能作苦

④王惭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3.“契诃夫法则”指在故事早期出现的某一元素(事物、言行等),直至最后才显现出它的重要性这一文学技巧。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一法则的相对应的内容,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先前:

后来:

作用:

4.以下是两位同学在考试结束后的一番对话,请你根据语境,将其补充完整。

A:我觉得《崂山道士》和《达不到目的的巫师》有很多相似之处。

B:深有同感。

A:我认为王生和副主教很有共性,比如说

B:我认为两文写法上有相同之处,比如说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