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元老,筹三省(注:北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评论的是谁?任举一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由湖南籍人士所创办的“机厂”。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任答两点,可以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一役”后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主要爱国活动。(答两具体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事件为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命运?

(3)为了改变材料二中提到的国人对国事的“漠然”,20世纪早期,中国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怎样的努力?请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规律。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