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新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到达广州,要求中国打破行商制度,实现自由贸易,建立政府之间的日常对等关系。清朝地方官员以律劳卑未经批准迳入广州和所送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禀”,内文用了“平行款式”等“错误”为由,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律劳卑拒绝离开,谴责广州地方当局容许行商停止贸易是“无知和顽愚的”,会“使得依靠贸易为生的中国人吃亏”,并召来英舰向中国示威。

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

材料二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腐败制度和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明史观角度概括1834—1894年“天朝梦碎”的历史必然性。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段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政府为此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