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皇帝制度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历史上280多位皇帝中,尽管各人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但有三条是共同的:一是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高度集中的国家权力在握,二是终身制,三是世袭制。在帝王制度下,宰相作为帝王决策和指挥官僚机构的工具,只能以小治大,以轻制重;帝王制度的基本组成成员是君、民、臣,从家族制度上看,则是父母、夫妇、兄弟。一个帝国统治的社会,是由许多家族组成,其管理系统是官僚机构,与分散的聚族而居的家族系统并存,共同维系着整个社会秩序。从理念上讲,儒家的三纲五常,把这两个组织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纽结在一起。

——摘编自徐连达等著《中国皇帝制度》

材料二1689年1月28日英国新议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因国君詹姆士二世抛弃了国王和人民之间的原始契约而力图破坏王国宪政,又因其听从耶稣会士和其他奸佞之徒的意见而违背了基本法,加之他又离开了英国,他目前已经逊位。”议会于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而应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的索菲亚及其后代继承。1707年的《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的资格。光荣革命后,虽然议会剥夺了国王的许多特权,但又保留了国王的部分立法权,当时通行的仍然是王在议会,三位一体的宪制理论,直到19世纪初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仍然有较大作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和相关知识说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对中英元首权力的认识。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