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管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B.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C.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D.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维”是指礼、义、廉、耻四种纲纪。 “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

B. 屈原与楚国王族的同姓,是因为屈原的先祖屈瑕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邑,所以子孙以屈为姓。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记、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五个部分,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三绝唱,无韵之离骚。”

D. 汉代以前的史书侧重于议论,记言,至司马迁著《史记》,中国的史书中才出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史记》中人物形象刻画的艺术,不仅前无古人,而且成为后世史书、散文、小说、戏剧塑造人物的典范。

3.下列对文中词语句子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慎权衡:权,秤秆;衡,秤锤。指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

贵轻重:指重视经济的发展

B.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知道用先给予的方法来取得自己想要的,这是为政的法宝。

因而信之:信,相信。

C.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肖,不孝顺。

尝与鲍叔贾:贾,(gǔ)经商,做买卖

D.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将,将要;匡:纠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