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问题探究。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则民不移(迁移)……无夺民时(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1)依据材料概括改革内容,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勿照搬原文)

材料二: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3)“魏主”指谁?材料三中列举的是魏主改革的哪项措施?其改革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4)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以上三次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