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其实往往关键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随着核心区城遷漸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漸融入中国,而渐渐患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人们口中的“天下”,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汉代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此后,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异。

——据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对殖民侵略的反抗过程,也是从“华夷之辩”到中华民族的建构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因此正如“民族国家”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那样,“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

——据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