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在宋初诸儒复兴儒学活动的基础上,……他们反省儒学危机,突破了章句训诂之学的局限,注重从整体上探索、把握儒家经典的内涵,根据自己的主观体认来直接领悟并阐发儒家经典中蕴含的大义。与此同时,他们在探究佛道之学长处的基础上,立足儒家而又光搜博采,兼收并蓄,充分吸收利用佛道之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在经过长期而艰苦的理论探究之后,新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儒学走向复兴。

——百度百科•宋代儒学

材料二  《清史稿•选举志》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死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薄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三  1903年清朝《教务纲要》强调:“学堂不读经,则尧舜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无论学生将来所执何业……必须曾诵经书之要言,略闻圣教要义,以定其心性,正其本源。”

1912年1月,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发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同年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提出“实施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大教育方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的教育特征,并对清末民初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行评述。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