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吸引海外各国派遣使团通商,以壮国威,明初对各国均一律实行厚待贡船的“优值”及“免税”政策。海外各国纷纷派遣商团前来访问,中国的贸易范围也逐步扩大,明政府花销加大,政府不堪重负。为减轻财政负担,自永乐年间开始,政府逐渐开始限制前来通商的使节团数量。到了明朝中期,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并最终导致了嘉靖年间的全面海禁。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外国商船来华只要按比例纳税后便可入市交易。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全球化”也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两次融入“全球化”的不同特征,并简析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