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诗词洋洋洒洒,篇什众多。这些集中反映了华夏古典文学伟大成就的瑰宝,闪烁着先哲们洞悉世界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古人多姿多彩的艺术情怀。尤其是诗篇内容中所表现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对自然环境关爱之情,更是难能可贵。

中国古诗词中对春光绿色的留恋赞美可谓比比皆是。韩愈在《晚春》中写道:“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在诗中,花草树木仿佛也有了灵性,知道明媚的春光即将离去,便以姹紫嫣红的繁花来留住春天。作者渴望留住春天以及留恋春光的心情跃然纸上。又如辛弃疾在《鹧鸪天》中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孕育着希望,绿色象征着生命。对“春”和“绿”的向往不正是我们如今环境保护所倡导、所追求的生态家园啊。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凡中国古代诗词的内容多半是与自然山水有着密切关联的。唐代诗人王维在《桃源行》一诗的开篇中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诗中那悠悠摇荡的渔舟、夹岸的红桃、苍翠的春山、澄澈的青溪,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南宋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尤其是这后两句,可谓意蕴深刻,其暗喻我们姑且不论,单从字面上理解,其内容与我们如今强调的水源地保护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着“诗仙”之称的李白更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堪称千古绝唱的山水名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把读者带入了“江山如此多娇”的意境之中,从而更加激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亲和之心与爱恋之情。

古人开明的生态意识不仅仅表现在对青山绿水的赞誉与亲近上,还包含着对自然界各种动物的亲昵与关爱之情。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十分活泼新鲜。这两句诗上句写莺,下句写燕,正可谓莺歌燕舞。一个“争”字将初春时节鸟儿叽叽喳喳、争抢向阳高枝的情景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读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同时也更增强了我们人类与自然界生灵万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其实古人对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岂止是赞美,更可贵的是提倡保护野生动物的态度和观念。王建在《寄旧山僧》中“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的诗句就鲜明地褒扬了怜爱动物、救助生命的行为。其中的“求”和“乞”更是表明诗人爱心的点睛之处。

恩格斯曾经把中国的古典文学喻为“地球上最灿烂的花朵”,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诗词无疑是这“灿烂花朵”中的灵魂与精华。在强调保护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古诗词中所体现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智慧对于我们当今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值得珍视和借鉴的。

1.下面有关“古诗词中的生态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诗词中赞美春天和绿色的诗句与今人追求美好生态家园的理念基本一致。

B.中国古代诗词的很多内容与自然山水有关,表现了古人对青山绿水的赞誉与亲近。

C.中国古代诗词有些内容包含都会古人对自然界各种动物的亲昵与关爱之情。

D.中国古代诗词的部分诗句鲜明提出了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对下列诗句中所体现的生态意境的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与今人强调的水源地保护有异曲同工之妙。

C.“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突出展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态度和观念。

D.“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鲜明地褒扬了怜爱动物、求助生命的行为。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诗词不计其数,题材丰富多样,展示了古人多姿多彩的艺术情怀。

B.与山水相差的古代诗词往往能激起人们对大自然的亲和之心与爱恋之情。

C.中国古代诗词有些内容体现出人类要与自然界生灵万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D.闪烁着先哲智慧光芒的中国古典诗歌被恩格斯喻为“越陷越深上最灿烂的花朵”。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