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诜,宣和中卒庐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学博士。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

孝宗践祚,除起居郎。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上善其言,为革二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乞归,弗许。拜枢密使。上曰:“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

高宗升遐①,议用显仁例,遣三使诣金。必大谓:“今昔事殊,不当畏敌曲徇②。”止之。金贺正使至,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十五年,思陵发引,援熙陵吕端故事,请行,乃摄太傅,为山陵使。明堂加恩,封济国公。十一月,留身乞去,上奖劳再三。拜左丞相、许国公。参政留正拜右丞相。

光宗问当世急务,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国公。李巘草二相制,抑扬不同,上召巘令帖麻改定,既而斥巘予郡。必大求去。宁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庆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傅致仕。四年,薨,年七十有九。赠太师,谥文忠。

注:①升遐:帝王死去的婉辞②曲徇:顺从,曲从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第一百五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B.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C.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D.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在宋代才开始成为教师的称谓,当时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专业都设有教授,此处非指教师。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

C.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及行大典的地方。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D.少傅,“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历代多沿置;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为一品官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必大进士及第,在馆阁任职时所撰写的策论受到皇帝的称赞,又侍读经筵,应皇帝要求奏对国事,切中时弊。

B.周必大虽居高位,心系百姓。他向皇上请求宽免了蜀地百姓的赋税,后又以南库二十万钱代交江、湖二州的征税。

C.周必大坚守国家利益。在高宗去世后,朝廷想要遵循旧例,主动去金国报丧,他坚决反对,使得朝廷最终取消了决定。

D.周必大历经多朝,虽有丞相职位,国公之尊,却不贪恋名位,多次求去,最终得偿所愿,以少傅身份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

(2)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