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晚清民初的一批学人,以傅斯年为代表,有志于沿着(欧洲)东方学的道路推进中国的人文学术水平,提出“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統在中国”的口号,这与陈寅恪当时的学术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们都同属于主张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潮流接轨的力量,1930年代,陈寅恪开始进入中国中古史研究领域。其实之前陈寅恪格的佛教和周边民族历史研究与中国学术环境是有些脱节的。陈寅恪的学问更欧化,对语言的要求也更高。对于学生来说,他开设的课程过于艰深,这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使他不得不有所改变,转而开设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課程,而他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才是转而以中国史为主要研完方向,并开始理论建构的。欧洲是国际东方学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名家辈出,以陈寅恪对自己的期待,是不甘为人后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寅恪加大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力度,并致力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不但是他在学术上进行的自我突破,而且对当时希望跻身世界学术前列的中国学界来说,这种新的尝试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朱溢《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寅恪学术转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