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材料一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二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时间

历史资料

1878年

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年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

“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

1895年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1912年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2)请从材料二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