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到了10%,1933年提高到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7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4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年平均增长率

9.4%

7%

9%

40%

——摘编自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海通过独资,与中央、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记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随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中,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摘编自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材料二中“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利弊。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