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展农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耕地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那就要靠精耕细作。中国农业二者都有,但主要是后者。欧洲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表现在每户耕地面的大,但耕作粗放,单产较低。然而,农业生产率,即每个人占有的粮食数并不少于中国,这是由于耕地面积大的缘故。

——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欧封建社会农业发展道路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当每户家庭的农田都能达到一定面积时,总产量也会相应的提高,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在农田所允许的最大限度内,提高劳动产出。但是人口的持续增长,最终减少了每个农民家庭可耕种的土地。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农田的面积越来越小,直到掉到生存线之下。为了生存,中国北方农民不得不为闲置的劳动力找到新的出路。家庭手工业如棉纺织业能够提供而外收入。季节性的到城市打工提供了另一种收入。

——(美)魏斐德《中华帝制的衰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此前相比,18、19世纪农民对手工业、商业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大约到了1800年,就当时的科技水平而言,人口开始超过资源。农业依然是经济的最重要部门,土地的单位产量依然很高。但人均产量开始急剧下降。结果就日益入不敷出,能够满足全社会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期望的机会和可能性也越来越少。

——(美)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改变或扭转这种状况。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