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龙湫①记

李孝光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②,犹蟹两鳌,时一动摇,行者兀兀③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④。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⑤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廿馀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⑥,欲争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注)①大龙湫:瀑布名。浙江乐清县雁荡山。②谽谺(hān xiā):山深貌。这里指山高险。③兀兀:心神紧张的样子。④圭: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朝会、祭祀的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⑤矼:桥。⑥掔:牵。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予 尝 从 老 先 生 来 观 大 龙 湫

2.请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相去五六步        (2)乃缘石矼下  

(3)轰然万人鼓也       (4)不能如向所见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文段:

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大龙湫瀑布“壮”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2)说说文中“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的作用。

5.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游记写了作者两次去大龙湫的经历,第一次是八月大水时节,主要表现瀑布的壮美;第二次是冬天旱季,主要表现瀑布的秀美。

B.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种视角入手,着力刻画八月时大龙湫的壮美。

C.写西南石壁上黄猿闻声惊扰,窥人而啼,是为了从侧面表现瀑布冲击气势的磅礴,令人惊心动魄。

D.“山风横射,水飞著人”、“余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写出瀑布飞溅的猛烈和迅疾。

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