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摘编自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成为文学革命“第一个发难的信号”,在中国文坛和思想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18年,鲁迅则以他卓越的短篇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但是,在文学革命过程中,部分知识分子盲目地否定中国文学遗产,盲目地模仿西洋文学,出现了洋八股,硬搬硬套形形色色的文学上的“主义”。

——摘编自杨加印、张利满《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学改良刍议》的核心主张和鲁迅“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作品。简要评价“文学革命”的影响。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