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最基础的识字写字训练、传统道德意识的培养、历史及日常生活知识的介绍和诗文辞赋写作的练习等等,而这些教学内容的载体则是当时的蒙学教材。唐代的蒙学教材或沿用传统的儿童读物,如《千字文》、《急就章》、《仓颉篇》等,或直接采用儒家经典,也有时人新编的蒙学读本。这些启蒙读物的功能往往是多元综合的,其中贯穿了对儿童的身心惨养、处世技能、知书达理等多方面的培养。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

材料二  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如前引《太平广记》“田先生”条的记载。唐代的墓志中更是记载了许多孤贫子弟因请不起教师只得在家中接受母兄教育的事例:如元稹、李绅等人就是受业于母亲,韩愈更因幼年父母早丧而由兄嫂教育。正是由于他们童年时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博览百家之书,遂成为一代大家。唐代之所以出现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的现象,关键在于唐代的科举选官制度打破了以往门阀出身的限制,扩大了统治者的阶级基础,只要是“学而优”的读书人,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贫民子弟,均有可能通过科举考试这条在当时相对公平的路径步入仕途,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邹志勇《唐代蒙学述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蒙学教育兴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蒙学教育的社会作用。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蒙学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

高三历史简答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