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西周至春秋社会形态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治国的制度体系发生怎样的变化?面对春秋时期出现的新局面,孔子提出怎样的治国思想?

材料二  后世(指三代之后)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鰓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立法的主要目的何在?他对“法治”提出了怎样的新观点?

材料三  周秦以来,中国形成了自创一格的“中华法系”,成为公认的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在历史的推移和王朝的更迭中,“诸法合体”、“政刑不分”的旧法律结构形式却始终未变。

直到八国联军之役后,朝野上下,争言变法。“新政”开场后,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三疏”中率先提出修订刑律。1902年5月,清政府派刑部左侍郎沈家本、出使美国大臣伍廷芳兼取中西,修订法律。……旧律的删改修订,新法如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的编纂,司法独立的试行,这三个方面合成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一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清政府实行法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