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贸易联系开始增多,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材料一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各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又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

——钱乘旦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三      1996—2006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四   2018年3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税法令,对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3月23日,特朗普根据“301调查结果”签署备忘录,拟对价值600亿美元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3月23日,中国政府宣布拟对价值30亿美元的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回应。                  

——摘编自新华网通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航海条例》颁布的主要目的。材料二中“关税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社会在二战后初期开展“协调与合作”的主要表现,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有何显著特征?

(2)据材料三,概括图表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出现的制度性因素。综合上述四材料,说说你对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两点建议。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