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选官方式,在北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取士无如本朝路狭,唯有进士、明经二科。虽近设制举,亦又取人不多。是三者,大抵只考文辞、念诵而已。天下之士,有大才大行而赋性不能为文辞就举试者,率皆遗之。向时天下无事,则此等人或在场屋,或在农亩,或为商贾,或为僧道,屈伏不能有所为,但怨望思乱而已。今昊(西夏王元昊)贼寇边,西陲用武,覆军杀将,中外震恐,兵寡粮匮,调发无所。当是之时,乃此等人踊跃快意,皆欲助贼为患,或更有盗贼屯聚,则为之倡首,惊劫州县,自图富贵之时也。其间忠义者,尚思因时驻屯而愿为朝廷之用者。然朝廷至今未悟,不加搜访。臣恐为他人所得,则中国处处皆为敌国也。

——(北宋)富弼《上仁宗乞诏陕西等路奏举才武》

材料二  统治者首先是不断完善科举制度本身,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解决科举考试程式方面的不公。实行锁院制、糊名制、誊录制、殿试、覆试等,尽力减少在考试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保证考试的相对公正与公平。对于考试过程中官员舞弊现象,予以严惩,以此减少落第士人的不满心理。其次是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充分发挥科举制度的縻士功效。

——黄云鹤《唐宋落第士人抗争及政府对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科举取士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2)据材料二,概括政府应对科举弊端所采取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