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批判性思维教育

钱颖一

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在网络时代,为了求新、求快,人们的阅读仅停留于表层,甚至还会蜕化回儿童阶段。这样很容易反刍负面内容,或是简单粗暴,或是刻薄抬杠,或是恶意诋毁,最后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社会更高级地阅读文本,这就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简单说来,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第一,如何质疑。即“会提问”,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第二,如何判断。即“会解答”,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和判断,包括新的、与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critical)不是“批判”(criticism),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有能力(skillsets)和有心智(mindsets)。首先,如何做到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transferable skills)。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在国内,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少是逻辑学。批判性思维的教科书也大多围绕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展开,也包括统计学内容。

与此相伴,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测试。比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开发的“HEIghten批判性思维测试题目”。这套考题与GRE考题中的部分内容有类似之处,它们并不是考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测试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但批判性思维就仅止于此吗?显然不是。批判性思维除了在能力层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可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探索思维“盲区”。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

有关“how”方面的问题,多属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获取的。而有关“what”和“why”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心理学家德韦克的畅销书《看见成长的自己》中描述了两种心智模式:“不变型心智模式”:固定思维和“成长型心智模式”:开放思维。

“成长型心智模式”要求的思维方式就是: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这就不是“how”的范畴了,而是进入到“what”和“why”的范畴。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how”方面见长。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how”的,但很少是关于“why”的。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正如旅美学者徐贲所说:“我们无法防止别人扭曲真相,也无法阻挡别人说谎,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为警觉。”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独立思考的方法论,更体现了人对自由的追求和捍卫。网络时代,保持生而为人的自主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本文刊于《北京日报》,2019年9月16日

1.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网络时代,求新、求快的需求,会让人们的阅读仅停留于表层,甚至还会蜕化回儿童阶段。这样必然会反刍负面内容,要么简单粗暴,要么刻薄抬杠,要么恶意诋毁,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B.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社会更高级地阅读文本的方法,这主要是针对青年一代而言的。

C.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与此相伴,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是可以测试的。

D.批判性思维可以让我们变得更为警觉从而去防止别人扭曲真相,阻挡别人说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尾呼应,提出观点,点明原因、意义,中间对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层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论证。

B.文章重点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两个层次,尤其是“有能力”这个层次。

C.文章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一观点。

D.文章中既有举例论证也有引用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文意,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批判”,而是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B.“如何思考”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而“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则是由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决定的。

C.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不仅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D.与心理学家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心智模式”要求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how”方面见长。所以,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关于“how”的,而非关于“why”的。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