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天坛墙根儿小记

①天坛是一座老园林,论辈分,颐和园都无法和它相比。如今,天坛在二环以里,交通方便,游人如织。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天坛尚处城外,比较荒僻,四周大多一片农田、菜地或破旧的贫民住所。直到体育馆以及幸福大街的居民区先后建成,一路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开到这里,到天坛才方便了些。天坛后来开了一扇东门,周围渐渐热闹起来,荒郊野外的感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被打破而成了历史的记忆。

②记得小时候,天坛的外墙有一个豁口,我们一帮孩子常踩着碎砖乱瓦,从这个豁口翻进去。也怪,记不大清进天坛里面玩的事情了,只记得在天坛墙根儿黄昏捉蛐蛐,雨前逮蜻蜓的疯玩情景。那时候,家住打磨厂,过了金鱼池,就到了天坛墙根儿底下了,很近便。

③清代陈宗蕃的《燕都丛考》说:“天坛明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九里十三步,今仍之。”后来,这一道九里十三步的外墙,被后建起来的单位和民居蚕食了不少。不过,天坛东门这一带的外墙还完整。这一段墙根儿,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是各种个体小摊贩的天下,紧贴墙根儿,一溜儿逶迤,色彩纷呈。还有一处专卖花卉的小市场,好不热闹,颇似旧书中记载的清末民初时金鱼池一带平民百姓为生计结棚列肆的旧景再现,历史真有着惊人的相似。

④天坛墙根儿内外,据说曾经生长有益母草,颇为引人眼目。清代《宸垣识略》中说:“天坛井泉甘冽,居人取汲焉。又生龙须菜,又益母草,羽士炼膏以售,妇科甚效。”清代《析津日记》里也说:“天坛生龙须邸菜,清明后都人以鬻于市,其茎食之甚脆。”

⑤这都是前朝旧景,天坛井泉和益母草早就没有了。不过,我小时候,天坛有很多马齿苋。马齿苋没有益母草那样高贵,只是老北京普通百姓吃常的一种野菜,想来,因其普通,生命力才更为旺盛,春来春去,一直延续生长,比益母草存活的年头更长一些。

⑥马齿苋老北京人俗称之为长命菜,既可药用,也可食用。益母草须清明前后食之,马齿苋得到夏至这一天吃才有效。因为夏至过后,是北京头人称之为的“恶五月”,天一热,虫害多了起来,疾病也容易多起来。吃马齿苋,可以消病祛灾,保佑长命。这一传统来自民俗与民间,延续了很久。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年这时候都要到天坛墙根儿挖这种马齿苋。别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闹饥荒的年月,粮食不够吃,母亲常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挖,回家洗洗剁碎了包菜团子吃。

⑦如今,漫说天坛墙根儿找不到一根马齿苋,就是到天坛里面,也找不到了。如今的天坛里面,原来空出的那些黄土地,早都种上了花草,春天是二月兰,夏天是玉簪,秋天种些太阳菊、串红,姹紫嫣红,引人驻足。

⑧很长一段时间,天坛墙根儿被后建的房屋侵占和蚕食,其中最突出的是天坛医院和口腔医院。如今,为了北京中轴线申遗,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或腾退或迁移,还原了当年天坛轩豁的盛景,中间被外面楼房所阻断的地方被打通,天坛的墙根儿终于可以连接起来,几近陈宗蕃先生考察的那样,有着九里十三步的长度了。

⑨人们往往只记着祈年殿清末时曾被大火烧毁的经历,其实,在历史的变迁之中,天坛墙根儿的命运一样跌宕周折,而且,缠裹的周期更长。如果说天坛是一本大书,祈年殿是天坛最为醒目的内容,那么墙根儿则是这本书的封面,或是封面上必不可少的腰封

⑩如今,天坛的墙根儿内修了一条平坦的甬道,成了北京人晨练的好去处。每天清早,都会有好多人,手腕上戴着计步器,在这里跑步或走步。即使雨雪天,也有不懈者在坚持。当初,建天坛的时候,古人是为了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哪里会想到如今可以蔓延出运动健身的新功能。

⑪如今的天坛墙根儿外面,被整修得整整齐齐,曾经琳琅满目的个体户小摊,统统没有了踪影,一切像被吸水纸吸得干干净净。34路、35路、60路、106路好多路公交车,来往奔驰在天坛墙根儿下。每次经过天坛墙根儿或进天坛里面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想起这一切,特别是马齿苋。才觉得时间并非是如水一样一去不返,因有过它们的存在,便有了物证一般,让流逝的时间不仅是可以追怀的,也是可以触摸的。

⑫关于天坛墙根儿,还得说一件事。我有一个同窗好友,叫王仁兴。他刻苦好学,却因家庭困难,无法上高中继续读书,早早参加了工作。这让我很替他惋惜。我到过他家。从他家出来后,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我理解了他的选择,更理解了他的心情。

⑬1968年,我去北大荒,两年后,回家探亲,有一天,在壹条龙饭庄的后面,看见他坐在那里剥葱。后来,他靠着刻苦自学,最终从一名店小二成为一位研究中国食品史的学者。最近,他把自己刚刚出版的厚厚的大书《国菜精华》快递给我,顺便告我,他搬到了金鱼池。我心里有些吃惊,也有些不解——房子面积缩小了不少不说,质量也远不如原来的。

⑭他告诉我:“我一直有个夙愿,就是有一天能把家搬到天坛墙根儿来。现在想逛天坛过了马路就是,近便不说,一到晚上,夜深人静,把窗子打开,就能听见天坛里风吹来松柏滔滔的声音,你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吗?”

⑮他没有说那是什么感觉。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溜儿逶迤                   逶迤:蜿蜒曲折

B.还原了当年天坛轩豁的盛景         轩豁:高大壮丽

C.蔓延出运动健身的新功能           蔓延:生发

D.我一直有个夙愿                 夙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同窗好友王仁兴这个人物着墨颇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B.第⑨段说:“墙根儿则是这本书的封面,或是封面上必不可少的腰封。”这个比喻说明墙根儿是历史变迁的缩影。

C.多有引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既增添了内容的历史底蕴和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D.作者用自然朴实的语言,有层次地向读者讲述了儿时的记忆和天坛墙根儿的变迁,行文举重若轻。

3.马齿苋在文中有多处描述,对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通过与“益母草”的对比,突出了马齿苋虽普通,但生命力顽强的特点。

B.马齿苋也称长命菜,因为它可以消病祛灾,更可为饥荒岁月的人们提供食物。

C.马齿苋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天坛岁月的回忆,表达作者了对天坛的浓郁的感情。

D.如今的天坛没有了马齿苋,如同没有了物证,便无法追怀和触摸逝去的时间。

4.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天坛墙根儿的变迁,请结合全文具体说明。

5.第⑨段说:“历史的变迁之中,天坛墙根儿的命运一样跌宕周折”,请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在你的生活周围是否也有类似因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事或物,并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