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古文阅读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注释】山阳:汉郡名,在今沧州市东南。二千石:指享受二千石俸禄的官员,一般作为太守的代称。禽:同“擒”,逮捕。④末计:指商业和手工业。⑤课:督促。⑥收敛:收获庄稼。⑦菱芡:菱角和芡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1)渔人甚异之     异:

(2)便扶向路       扶:

(3)劳来循行       循:

(4)狱讼止息       狱: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欲穷其林       醉能同其乐(《醉翁亭记》)

B. 渔人甚异之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C. 乃躬率以节俭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 上选能治者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4.从【甲】【乙】两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民风,【甲】文中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让我们感受到了百姓的 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桃花源民风的淳朴;【乙】文中的“乃躬率以节约,劝民务农桑”两句从描写的角度来说,通过 _________写,表现了渤海郡之前的奢侈民风。

5.陶渊明在【甲】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美好的生活,【乙】文记叙了龚遂为改变民风所做的努力,从中我们看到了两人怎样的社会理想?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