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1844年,清政府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1859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

1861年清政府宣布成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奕主持下,其职权日渐扩大。

1863年总理衙门下设的总税务司由英国人赫德继任,赫德在长达45年的任期内参与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事务,凡事有关订立条约、对外交涉都得和他商量。

1875年清政府迫于英国强烈要求,派郭嵩焘赴伦敦就马嘉里案道歉,旋又正式派为驻英公使,郭嵩焘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随即在其他各国首都也纷纷设立使馆。后又相继在一些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利益。

1893年清廷采纳薛福成建议,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晚期外事机构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这一变化。(7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