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 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 否定了君主制度

C. 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D. 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大意:对于国是的决策,应该是出于“群心”,即匹夫匹妇之言也应该考虑。统治阶级不能因“匹夫匹妇”地位卑贱而予以否定,也就是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尊重民意,因此选择D选项。材料只是谈尊重民众意愿,并没有否定君主制,故排除B项。A选项材料时间有所偏差;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法治思想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比较评价:

1、共同的生活背景是早年参加抗清斗争,目睹王朝兴衰,后来著书立说。

政治思想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的独裁统治,回归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因而能够在思想领域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儒学,使宋明以来渐趋沉寂的局面变得活跃起来,但是各自的贡献也不一致:

黄宗羲以抨击君主专制著称,后人传习引用甚多的是“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以倡导经世致用而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后人传习引用甚多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以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而著称,其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2、整体评价是:

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而且具有了向近代转化的意味。

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他们的新思想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宋明理学的批判,而将他们划出儒家思想的行列之外,在他们的思想里,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踪影。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贵州都匀市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A. 起源于明朝中期

B. 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受宗法制的影响

高二历史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