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理寺卿邓公传

袁枚

乾隆三十九年春,大理寺正卿邓逊斋先生予告还蜀。启行之前一月,从京师作书寄其弟子袁枚曰:“蜀道大难,予偕汝衰,未必再见。即生死音耗,亦虑少通。予生平出处本末,惟汝知详,盍为我撰《墓志》以须?”枚闻命皇恐,疑从先生之言,则预凶非礼;以不敏辞,又恐非先生所以命枚之意,而没先生可传之贤。敬考古人文集,为贤者立传,不妨及其生存而为之,如司马君实之于范蜀公是也。先生蜀人,声望与范公相峙。枚虽非君实,请引此例,以质先生。

谨按:先生名时敏,字逊斋,四川广安人。父琳,以岁贡生任中江县训导。生六子,先生其季也。雍正十年举于乡,乾隆元年登进士,入翰林。十年,迁大理寺正卿。丁父忧归里。服阅,奏请养母。上许之。二十六年,太夫人薨。二十九年,先生入朝,补原官。

先生纯和介朴,遢人无矜容躁颜。于道义所在,则凝然不可挠。天子加恩边远之臣,锐意用先生。先生年才三十馀,一岁数迁,旁观辟睨,以为稍从容即可宰辅。而先生勿顾也,归依膝下,忽忽二十年。再入长安,诸新贵少年望先生如过时古物,而先生亦不乐与昵,退朝闭门,与一卷书、二三耆旧共晨夕而已。大理,古皋陶所为,权甚重。元、明以来,一切决于司寇。居此职者,相夸为识时务。而先生每秋鞫,苦心平反,有所得必争,争不得必奏。

今年以计典休,论者疑先生受主眷隆于始,而替于终。枚独以为不然。先生以万里孤臣,旁无凭借,而能委蛇卿班,适来适去,卒全名节以归。此非遭际圣明,始终眷护,而能如是乎?先生手札嗛嗛①以未报君恩为愧。枚又以为不然。夫建一议,理一事,此报恩之大者也;重其身,端其范,以仪型百辟,此报恩之大者也。其所以不受他人之恩者,为报一人之恩故也。无形之砥柱,可以扼中流、挽风气矣。而况古名臣有以七十起者,有以八九十起者,先生之齿犹未也。则将来之报称正无穷期,而枚幸旦暮毋死,终将濡笔以俟。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嗛嗛:谦逊的样子。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望与范公相峙  峙:并列 B.则凝然不可挠  挠:阻挠

C.而先生亦不乐与昵  昵:亲近 D.先生之齿犹未也  齿:年龄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逊斋先生告老还乡,临行前请袁枚为他写一篇墓志铭,袁枚援古人的先例而作。

B.邓先生年轻时受到重用,后为父守丧及奉养母亲居家近二十年,后再入京师为官。

C.邓逊斋因为例行的官员考核而退休,议论的人认为他自始至终受到皇帝的恩遇。

D.作者认为邓先生从奉公与修身两方面报答君恩,虽然归蜀,仍有报效朝廷的机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生平出处本末,惟汝知详,盍为我撰《墓志》以须?

(2)先生以万里孤臣,旁无凭借,而能委蛇卿班,适来适去,卒全名节以归。

4.请简要概括邓逊斋为人为官的特点。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