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圣人一生只在志学一言。又,实能学而不厌①,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千古圣贤与我同类人,何为甘于自弃而不学?苟志于学,希贤希圣②,孰能御③之?是故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也。

人心虚则所学进,盈④则所学退。朕⑤生性好问。虽极粗鄙之人,彼亦有中理⑥之言。朕于此等处决不遗弃,必搜其源而切记之,并不以为自知自能而弃人之善也。

朕自幼读书,间有一字未明,必加寻绎,务至明惬于心而后已。不特读书为然,治天下国家亦不外是也。

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则失俱无可愧。《书》云:“学于古训乃有获。”凡⑩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⑪,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特思索矣。

(节选自《庭训格言》)

①厌:满足。②希贤希圣:指希望达到圣贤的境界。③御:阻止。④盈:满足,这里指自满。⑤朕:我,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这里指康熙皇帝。⑥中理:合理。⑦间:间或,有时。⑧寻绎:推求探索。⑨惬:满足。⑩凡:一切,所有。⑪法:规范,准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孰能御之   孰:      (2)虽极粗鄙之人  鄙:

(3)但据理直行  据:      (4)一言一事俱有至理  至:

2.下列选项中,与“必搜其源而切记之”的“其”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B.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C.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 D.谓其妻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古圣贤与我同类人,何为甘于自弃而不学?

(2)不特读书为然,治天下国家亦不外是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也”的原因是什么?

5.从选文中加线句子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