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为更名荣。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一日晚,宁夏报被围。召七人,皆已出,独荣在,帝示以奏。荣曰:“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帝谓荣曰:“何料之审也!”帝威严,与诸大臣议事未决,或至发怒。荣至,辄为霁颜,事亦遂决。遇人触帝怒致不测,往往以微言导帝意,辄得解。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明年以父丧给传归。既葬,起复视事。

二十一年,浙、闽山贼起,议发兵。帝时在塞外,奏至,以示荣。荣曰:“愚民苦有司,不得已相聚自保。兵出,将益聚不可解。遣使招抚,当不烦兵。”从之,盗果息。

二十二年,复从北征。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幼孜入御幄议。二人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椑①,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二人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

仁宗即位,进太常卿,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

及仁宗晏驾,英宗践阼,委寄如故。安南之弃,诸大臣多谓不可,荣力言不宜以荒服疲中国。帝然之。正统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                    

(节选自《明史·杨荣传》)

[注]①椑,bì,最里面的一层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B.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C.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D.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复,明、清时指官员父母丧服满期后补官。

B. 六师,指天子所统六军之师,亦泛指全部军队。

C. 大行,古代称刚去世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皇后。

D. 践阼,亦作“践胙”“践祚”,指即位、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荣深得帝心,进谏有方。朝堂议事时,有时皇上发怒,一见到杨荣就和颜悦色;杨荣劝导皇上往往很委婉,常能帮助触怒皇上的臣子免祸。

B. 杨荣遇事镇定,谋而能断。无论是处置宁夏被围,还是处置福建、浙江叛乱,杨荣都能镇定自若地分析局势,为皇上决断提供参考。

C. 杨荣颇识大局,依礼处事。皇帝北征意外驾崩,杨荣与金幼孜议定依礼装殓;有人想用不合乎礼制的方式将成祖驾崩的消息报告太子,杨荣坚决阻止。

D. 杨荣老成持重,虑事深远。英宗与群臣商议是否放弃安南时,大臣们多认为安南不可留,而杨荣认为不应该因为安南地处荒僻就轻易放弃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

(2)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