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安所得酒乎           ②道士笑,予亦惊悟

B.①履巉岩,蒙茸         ②至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C.①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

D.①攀栖鹘之巢           ②正襟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良夜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