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材料一许多因素使得同治时代成为西方影响中国以及清朝“现代化”的第一个重要时代。由于1858年的《天津条约》以及之后的《北京条约》,西方满足于自己将中国带入国际礼仪的任务。外国公使很快就到北京任职,清廷开始派遣外交使臣出国,其中最有名的是郭嵩焘。1861年,摄政大臣们在军机处下建立了一个特设委员会,称作“总理衙门”,在解除了许多行政上的限制之后,清朝与西方的商业往来大幅增加了,随之出现的“买办”通常是很富有的文化人。1862年,设立了一间“同文馆”,用以训练年轻清朝国民学习西方语言,及翻译重要的欧洲科学、社会及政治思想著作。1874年,美国人傅兰雅(1839-1928)在上海建立“格致书院”。1872年开始,朝廷选派几类中国男性青年到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市参加“留美学童计划”。同治时期是政治权力地方化并转向地方政府的开始,这种情形在20世纪军阀割据的灾祸中达到顶点。李鸿章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成为清帝国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他的权力基础从长江下游转移至华北,淮军也随之移动,并于1895年的中日战争中首当其冲。曾国藩在1860年被任命成为帝国最重要的地方官员——两江总督,而6年后其弟曾国荃担任湖北巡抚。左宗棠在1862年成为浙江巡抚,1866年改任陕甘总督。同治时代持续的军事化,导致地方社会的非政府精英崛起,削弱了知县及其他中央任命的帝国官僚代理人,实际上把权力从所有政府官员手中转移到地方私人显贵之手。为了地方社会自保而广泛形成由精英领导的地方团练,加强了地方上拥有功名之士绅的权力。除了社会地位和土地财富,他们现在掌握了军事指挥、法律执行,以及以士兵薪饷形式的赏金分配的权力。

——卜正民罗威廉《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材料二洋务运动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翻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史学家诠释“同治中兴”的观点。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如何“异于传统”又“难于挣脱传统”?并结合史实说明它如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高三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