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士大夫为中心的“四民社会”。“四民社会”乃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士农工商这四大阶级,形成了以儒家价值为核心的社会分层。隋唐以后,凭借着科举制度,士大夫阶级在古代中华帝国,成为了帝国王权制度与社会宗法制度相互联系的中枢和纽带。……以儒家价值和科举制度为核心所得以建构的士大夫阶级(亦称为士绅阶级),其一身兼二任也,在朝廷辅助君王统治天下,在乡野为道德表率和地方精英领导民间。明代以后至晚清,这一以士大夫为中心的四民社会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商人和军人的地位上升,威胁到士大夫作为社会中坚的核心地位。

——摘编自许纪霖《科举废除与“断裂社会”》

材料二  1905年科举制废除,切断了传统士大夫跻身、晋升官僚体制之路……漂泊、游移于体制之外的新型知识分子,在社会分工日渐发达的现代社会职业架构中寻求谋生之路与社会角色。虽都以知识资源、文化资本谋生,但不再如以往士大夫仅有读书做官的单一通道,而是有了职业上的“分工”。状元出身的张謇在1894年蟾宫折桂之后远离官场,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进士身份的张元济在维新运动失败后,由翰林而入商,于1902年投资商务印书馆并很快成为灵魂人物;严复、梁启超等人致力于以译书、创办《国闻报》、《新民丛报》等报刊,成了以媒介影响社会的传媒知识分子;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现代大学与各类新式学堂的相继建立催生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等新的职业和人生路径。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社会变迁视阀下的知识分子成长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结构特征,说明士大夫成为古代社会核心的历史原因。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知识分子群体发展的角度,比较古代士大夫和近代知识分子的区别。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士大夫和近代知识分子各一典型人物,并作出简要介绍。

高二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