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湖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的演说《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应该要预防什么问题?(6分)

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践孙中山这一思想的?(9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