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郑观应认为,君民共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扞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仿效外洋”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君民共主”思潮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向欧美、日本和苏俄学习的,并简要说明其成就

高二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