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顾琮宇方用,满洲正白旗人。习农兵书算,不屑章句之学。圣祖开算学,公得与焉。议叙得吏部员外郎。世宗登基,稽核财赋,以公领职。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王疑公亦受贿,遂奏劾公,交刑部一并严讯。吏证公无丝毫染,公得无罪。出为河南观风正俗使。当是时,有奏豫省岁荒者,世宗命山东运米十万石为赈济。总督田文镜讳灾,以为岁熟,民无需米,仍令运官带回。公争曰:“此时民未必不需米。就使不需,然既已运来,留存州县仓中,以有备无患之义。若仍令运回,则脚运船费,仍取诸民,民何以堪?且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豫省官民即山东官民。为臣子者,当同心心共济,不必自分区域,粉饰太平,以希恩宠。”田滋不悦,密奏公倨傲,气凌其上。世宗问公,公曰:观察为钦差官,与督抚平行,无所为上也。既无上下,臣何凌灭之有。”世宗笑。公任山东总河时,前任完颜伟奉召还京,未行而病笃,意欲出署调养。公力止之,曰:“吾与君同事君父,即兄弟也。弟尚在,兄何忧?”凡一切汤药便旋事,皆公亲自料理。不顷刻高。完公殁后事宜,公一力周旋,护送还其里第。后巡漕御史伊灵阿在寓亦病故,公亦典质衣物,为治其丧如送完公时。公虽刚正孤傲,百折不回,有“顾铁牛”之称,性耽花竹,左右侍立校尉、千总皆清俊少年。浙江总督李卫气出人上,而最敬公。又多制漆盘,盛佳砚良墨。闻属吏能诗文者,辄手赠之。其风趣如此。年七十而薨。

(节选自《清史稿·顾琮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B. 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C. 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答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D. 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白旗,满洲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的重要形式。

B. 圣祖,是康熙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 钦差官,官名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均由重臣担任。

D. 总督,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管辖一省或多省,负责辖区内的军政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琮不喜欢儒家学问,但喜欢农兵书算等技艺。他在康熙皇帝开设的算学馆学习,因成绩优秀而任命为吏部员外郎。

B. 顾琮为民着想。在担任河南观风正俗使期间,在处理赈灾粮的问题上,坚持不加重百姓负担,和总督田文镜产生了矛盾。

C. 顾琮待人古道热肠。他担任山东总河时,朋友完颜伟得了重病,他悉心照顾,直到其去世,还典当衣服为其料理后事。

D. 顾琮喜好风雅。他虽不是科举出身刚直孤傲但经常准备一些品质优良的文房用具,赠送给善于诗文创作的属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仍令运回,则脚运船费,仍取诸民,民何以堪?

(2)完公殁后事宜,公一力周旋,护送还其里第。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