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域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没有比调整好政策、爱护人民更好的了;要想荣耀,就没有比尊崇礼义、敬重文人更好的了;更想建立功业和名望,就没有比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更好的了。这些是当君主的重要关键。

君主如果爱好礼义,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没有贪图财利的思想,……不用奖赏而民众就能勤勉,不用刑罚而民众就能服从,官吏不费力而事情就能处理好,政策法令不繁多而习俗就能变好。

——《荀子》

(1)根据材料概括亚里士多德和先秦儒家治理国家的主张,分析对比两种主张的本质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产生的背景,并指出其各自的历史价值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