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即郡国申送18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 甲乙等分发。甲等在宫廷充皇帝恃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材料二: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湖译、轮船驾牧、天文、 測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察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察元培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材料三:一位78级学生曾描述说:“当时一个同学特别兴奋地骑车来告诉我,说要恢复高考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涌而出。我跟同学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这下有希望了!当时那种情况,有点像在黑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什么东西都看不见。 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当于前头突然冒出火光,当时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着赶快蹦到那儿去。”

——《商道》编辑部《1978年后的邓小平和他的中国》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从材料二看,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推动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恢复高考”的社会影响。

高二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