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现代生物学认为细胞是一个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有人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并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结合图解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甲图中的a、b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的A、B、C曲线代表各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C所指代的膜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曲线C先增加后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

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类(%)(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0

依据上表数据,请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异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

依据上图指出A、B、C所表示的被动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红细胞膜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这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_______所控制;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这些糖支链,就不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说明细胞膜表面这些糖蛋白是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