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柳宗元《梅雨》)

三时①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②。(苏轼《舶棹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苔钱添晚翠,梅子试新黄。(张九成《雨》)

【材料二】 梅雨   (筱崎小竹 日本 )

漏天无奈杞人忧,闭户偏如楚国囚。庭潦③及阶飞水马,砖苔侵壁上蜗牛。

【材料三】 “梅雨”是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到韩国、日本南部一带的连续阴雨天气,这段时间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梅雨”在各地出现的时间或迟或早,并不完全相同,但大致是从     a      b   。因为“梅雨”出现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所以又称之为“黄梅雨”。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易受潮而生苔霉烂,故“梅雨”还有一个别名,叫作“霉雨”。

[注释]①三时:夏至之后的半个月。②舶趠(chào)风:夏季开始之际强盛的季候风。③潦(lǎo):积水。

1.阅读【材料一】,判断梅雨季节的始末,完成【材料三】的填空。

a           b        

2.【材料二】小诗《梅雨》表现了梅雨季节的哪些天气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3.从【材料一】中任选合适的景物,填入合适的短语。

古人笔下的梅雨时节浪漫多姿。闲窗落雨,梅黄飘香,        ……千般景象汇成了万种风情。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