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选择题各2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①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祖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相国从其计,高祖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

【注】①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②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兵东定三秦         引:带领

B.汉王失军遁去           数:数落

C.何素不与曹参相         能:和睦

D.臣死不矣             恨:遗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何丞相留守巴蜀      ②臣险衅,夙遭闵凶

B.①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②死有知,其几何离

C.①诸君知猎          ②相与枕藉舟中

D.①悉以家私佐军,上心悦  ②沛公置车骑,脱身独骑

3.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

①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 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 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⑤ 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之后,认为萧何诛杀淮阴侯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D.萧何主动力荐韩信及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5.翻译下列课文中的句子(9分)

(1)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①图书藏之。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